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精彩高新
夯实稳的基础 巩固进的态势
高新区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发布日期:2023-10-26 06:44
来源:阳泉日报

高新区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坚持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图片由高新区提供

  今年以来,阳泉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市改革部署,按照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推进国家高新区申创,全力推进数智新城示范区建设,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强化改革探索与实践,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压实责任

  全面描绘改革蓝图

  高新区党工委始终高度重视改革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对标市委年度改革要点,研究制定全区年度改革重点任务安排,将市委深改委明确高新区的2项重点改革任务和区级6项重点改革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构建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督促、考核。

  紧抓“关键任务”,高新区把落实市委深改委改革任务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区级重点任务,建立改革台账,强化督导调度,全力攻坚。

  聚焦市级重点任务,高新区研究细化数智新城建设、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年度任务。围绕区级重点改革,高新区持续拓展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创新驱动等重点事项。截至目前,共研究营商环境提升年度工作计划、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特色产业链(专业镇)2023年行动计划等10余项重点事项。

  创新机制

  加速数智新城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紧抓省委赋予阳泉建设数智新城的重大机遇,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锚定建设数智新城示范区目标,智车之城、网络直播之城、数智双碳之城“三箭齐发”,实现从“煤炭之城”到数智新城的华丽蜕变。

  高新区坚决扛起省、市赋予的重大使命,抢抓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和省级区域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重大机遇,建设数智新城示范区。

  在夯实数智底座方面,高新区超前布局绿色算力中心,着力推动百度云计算中心(二期)投运,加速人工智算升级。随着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一期)3栋楼主体封顶,高新区正在推进机电改造,加快导入深圳易信、成都中科院等项目入驻,打造区域算力中心。

  在集聚数智产业方面,高新区依托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签约企业60余家,落地飞腾信息、航天宏图、上海高仙、中科蓝光等4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二期正在加速厂房建设,已完成15栋厂房主体建设,深圳泰克威智能家居项目已签约落地。依托山西智创城7号,大力发展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标注等大数据与软件服务业,目前累计入驻企业84家,落户新石器智航、博彦科技等大数据企业。

  在打造数智名片方面,高新区打造智车之城,推动车城网示范项目二次开发,将城市测试道路扩展到200千米,5条城市主干道实现动态绿波通行,投放无人驾驶公交车、出租车、售卖车等8种类型33台车辆;打造网络直播之城,区内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完成直播适配硬件设施建设,落户虎牙网红直播基地,引入专业MCN机构3个,直播企业10余家;打造数智双碳之城,完成数智双碳产业可研方案编制,积极推进城市能源互联网平台搭建,完成前期方案设计及物理空间设计。

  在创新数智治理方面,高新区加快建设“城市大脑”(二期)和智慧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推进智慧校园、智慧社区建设,完成1个学校、2个社区的智慧改造,创新推进数字经济在民生领域的应用。

  在涵养数智生态方面,高新区对全省推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工,根据全市推动数智新城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制订高新区数字经济行动计划。同时,做强做大阳泉数科集团,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加快成立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持续构建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人才等生态系统。

  城乡融合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高新区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建管并重,全力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建设。

  今年,高新区统筹区域规划建设,高起点构建“一主两轴七园区N中心”城乡区域发展布局。目前,已初步编制高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杨家庄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漾泉大道两侧一批工业开发项目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义白路(高新区段)两侧土地资源整合,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庙堰新材料产业园已基本建成。

  近年来,城市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新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推进驼岭头新村(二期)、侯家沟(A区B区)、洪城北路异地建设3个棚户区和2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目前,建成1460套安置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70%。这些工程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还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同时,高新区积极推进北山综合公园和古井、网红等口袋公园新建提升工程,并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目前,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划定创建示范村4个,建设整治村12个。

  通过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建设,高新区实现了区域规划建设的全面升级。未来,高新区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延链补链

  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今年,高新区研究制定特色产业链(专业镇)2023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特色产业链(专业镇)延链补链、集群发展,旨在优化高新区内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高新区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做强龙头、延链强链。新能源电池围绕“材料—电池—应用—回收”产业链,坚持锂电和钠电“双赛道”布局,推动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一期投产达规、二期加速建设,华钠芯能1GWh钠离子电芯投产,同步推动Pack电池生产建设;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重点,积极推进汇洋纪元10GWh新能源储能电池项目开工,加快补齐正负极材料等关键缺失环节。半导体材料围绕“材料—芯片—设备—封装—应用”产业链,推进高品质蓝宝石项目开展“导模法”长晶技术工艺改造,推动上游康搏特钨钼合金新材料项目建设,目前已投产;同步加快谋划第4代半导体氧化镓。磁性材料围绕“稀土材料—磁性材料—电气应用”产业链,深入挖掘山西广盛源稀土下游,推动江龙永磁科技公司年产1000吨/30万套稀土永磁制品生产项目建设。

  着力打造专业镇特色平台,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抱团发展、梯次培育。煤机装备以推动智能化转型为方向,发挥华越机械、华茂制链、华鑫电气等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助力企业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积极推动液压油缸再制造项目达成合作,力争尽快签约落地。泵阀装备以打造特色专业镇为目标,成立山西漾泉泵阀集团有限公司,统筹泵阀产业布局;推进精密泵阀研发检验检测中心,完善泵阀产业链条;积极对接苏盐、盐电、超达等阀门龙头企业,依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双链”研究院,加快建设泵阀产业园。

  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打造“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模式。谋划“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目前,已获得全省首批试点公示。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发挥阳泉数字产业基础和可再生能源禀赋,利用虚拟电厂、能源互联网平台等数字技术,打造全省首批“绿电”示范园区,形成绿电优势。

  其他改革方面,高新区深化招商引资改革,聚焦“主导+战新+未来”产业梯次培育,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招商引资新成效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坚持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吴珊??刘梦琪)

【评 论】

改革 永远在路上

□桐 羽

  如今的阳泉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兴市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已成为全市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要素集聚的高地。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创立30年的高新区,在不断改革攻坚下,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或者对现有的状况进行改进和优化。其目的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化三制”改革是推动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二次创新创业,高新区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以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加快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对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市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这里不仅聚集了众多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还拥有优良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高新区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加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改革永远在路上。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聚集地,今年以来,高新区继续创新数智新城建设机制,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优良产业生态,深化招商引资改革、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国资国企改革、农业农村改革,不断优化体制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并且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机制,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