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文苑
浅析“杨花”(二)
□李娟银
发布日期:2024-03-28 06:05
来源:阳泉晚报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比兴,因而成为特定的隐喻和象征。对此,朱光潜在《论诗》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从移情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响。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象就是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情能称景,景能传情”,可以说任何写景状物的诗,或抒情、或言志,都是诗人独特的创造,都是诗人内心的体验,当然也会因个人的身世、周围的环境、心情的起伏而千差万别。有诗为证,同为天上一轮明月,李白说:“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而杜甫说:“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张若虚那里,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到了晏殊那里,就成了“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同样是李白,满怀离愁时他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豪情万丈时他却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相思入骨时,他说:“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见到美人时他又一气呵成:“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还有,同样是时光流逝,在蒋捷笔下,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吴文英却说:“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

  缘于此,诸多的“杨花”诗中所流淌出来的多种多样的情感与表达,就无可厚非了,或惆怅深情、或漂泊无依、或轻浮张扬……都是诗人心境的抒发。不仅杨花,其他如梅兰竹菊、琴棋书画、柴米油盐、花鸟虫鱼等等被诗人们吟诵了上千年的数以万计的诗词篇章、情感寄托,自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晏殊有诗云:“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苏轼有诗云:“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杨巨源亦有诗云:“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杨万里在初夏午后睡起,闲来无事时饶有趣味地说:“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些诗句,这些情思,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成为了特定的符号和情感的寄托,而且从中衍生出来的一些成语,更是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东汉时期有一个才女,名叫陈琳,她聪明好学、天分极高。她喜欢在柳絮满天飞的时候,在练字的纸上勾勒柳絮图。她的才华意外得到一位官员的垂青与眷顾,将她推荐到宫中学习。在宫里陈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逐渐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女子,史称“柳絮才媛”。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把这个成语作为对才女的美称。

  “柳絮才高”也用来比喻文学才能卓越的女子,典出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著名诗人,她不仅出身名门,而且嫁得也非常好。她出身于东晋的名门望族陈郡谢氏,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她嫁给了同样是豪门贵族的琅琊王氏、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为妻。东晋时期王导谢安及其子侄们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赫而彪炳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谢道韫一个人占尽了王谢风流。她聪明伶俐、才思敏捷,被称为东晋第一才女,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并列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

  一个寒冷的冬天,谢安召集众子侄在一起谈论诗歌赋哲学,忽然看到空中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一时兴起,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高声道:“空中撒盐差可拟”,谢安凝思不语,其他人纷纷对答,无一人工整。这时谢道韫小声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大为赞赏,夸她有“咏絮之才”,成为一段佳话。后来又衍生出了“才高咏絮”“吟盐咏絮”“谢女咏雪”等很多成语,也都是典自这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林黛玉写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就是借用了谢道韫的典故,称赞黛玉才华过人。

  “柳絮纷飞”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阳春三月,柳絮满天的情景。

  此外,由于杨花轻飘飘的特性,人们习惯用“水性杨花”来形容用情不专,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浮。秦观有云:“杨花终日纷飞舞,奈久长难驻。”后来就演变成了妇女感情不专一的代名词。“风里杨花”也用来比喻居无定所、漂泊不安的人,或者指事情的发展变化无常,没有定性。

  冬去春来,东风又起,杨柳返青,又是一年柳絮纷飞。绿中透白、白中泛绿的絮花,如曼妙的蝴蝶,如飘落的雪花,在烂漫的春光里打转、翻旋,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落于眉间、落在心上,随着春水任意东西,伴着东风无声落下。

  柳絮纷飞,一幅美丽的画面,一首动听的旋律,一个诗意的季节!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