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原音
“精品”耕地是希望
发布日期:2024-09-04 06:23
来源:阳泉晚报

  据《阳泉日报》报道,我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品”耕地越来越多。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过去,农民管种地叫“养种地”,一个“养”字足以说明,人们不能光向土地索取,土地也需要得到滋养。

  滋养出来的好地叫高产田,种什么长什么,亩产胜过别的地,而且旱涝保收。高产田效益好,农民抢着种。不好的地则土薄不耐旱,容易荒芜,农机进不了地,收获甚微,如同“鸡肋”。高产田是怎样种出来的?以前,农村有一项工程叫农田基本建设。人们利用农闲时节,修桥补路,保持田间交通正常;垒堾筑坝,防止水土流失,复垫一层,增厚土层,秋天通过深耕细耙,让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开春后要锄草,又起到保墒作用。从春到秋,有深刨有浅锄,地里不长一株草,种子是优种,科学种植,田间管理到位。地里要施农家肥,农家肥是绿色环保的肥料,滋养土地,能提高耕地地力,种粮宜粮,种菜宜菜,春华秋实,农家喜笑颜开。

  包产到户后,土地分给了个人。曾经,人们的积极性转化成了粮食的大丰收。后来,逐渐地,收入与市场挂起钩来。一些青壮年发现,种地不如打工,离开村子进了城,做起了买卖,种地这件事就被耽搁了,偏远的、贫瘠的土地撂荒了。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地越种越“瘦”,粮食越产越低。

  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展现新面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互联网营销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新型农业的发展。在耕地上做文章,前景广阔。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的重要性不用多讲,我们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18亿亩耕地的红线我们不但要守好,还要不断提升耕地的产能,像盂县后川村那样,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建成适宜机耕、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寸言)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