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视野
时代变迁的影像力作
□今 朝
发布日期:2024-04-23 06:11
来源:阳泉晚报

  前几天,导演郭东升告诉我,他的四集纪录片《银圆山庄》即将在央视17频道播出,我有幸参加了在矿区文化中心举办的首映式。《银圆山庄》是导演郭东升关于农业农村题材的又一部力作,不仅是一部跟古宅、文物和历史相关联的纪录片,更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文气息和时代变迁的影像力作。

  这部片子是他第一次用4K摄像机拍摄。4K摄像机使用的是一种高清显示技术,能够提供非常细腻清晰的图像。片中,郭东升借助高像素机子,通过鲜明的光影对比、精妙的构图技巧、细腻的特写镜头以及充满诗意的航拍画面,使整部片子在画面叙事和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达到极高的水平。

  片中,郭老师不仅注重拍摄的艺术性,更注重内容的张力和突破。传统建筑工艺“黄米缝”的拍摄,本来直接说明泥浆中倒入黄米(黍米)用来砌墙就可以了,他却把镜头先拉到金秋时节,饱满的黄米,收获的喜悦,然后镜头一转,道出黄米的另一种用途。这一铺陈一转折,大大增强了片子的牵拉力,让人心中豁然一亮,刻骨铭心。工程监理罗巍运用鲁班尺反复对山西古建筑测量、对修旧如旧和整修建筑合理性的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心生感动。还有一些颇具喜感的镜头也十分走心,比如给工匠做饭的村民杨华脆生生的“老范,吃饭了——”,村民关于自家种的杏“十块钱四斤可好卖了,他们要五块钱两斤就是不卖”的交谈。

  我与郭老师相识是在他拍摄纪录片《最后的铸造厂》的时候。八个多月的相处,感触最深的是他对美的敏锐感知与运用。那年三月,他对我说,三月底必须开拍,光线最好。的确,阳光透过铸造车间上方残破的窗棂斜照进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微微弥漫的尘烟、造型工忙碌的身影、捣固机突突的声响,使得画面古朴而壮观。

  对拍摄的高度认真和追求完美,他也是业内少有的。拍摄期间,他天天扛着机器,坚守在拍摄现场,随时随地捕捉镜头。拍《最后的铸造厂》时,八月的造型车间炽热难耐,为了拍好造型工修补砂模的镜头,他中午一点多钟就钻进车间,面对温度高达四五百度、刚刚从熏窑拉出的砂模,他歪着身子,探进砂芯置放空间专心拍摄,不顾汗水哗哗从头往下流。一次阳泉美术家协会年度总结会上,有人问他:“郭老师,你的纪录片为什么都拍得那么成功?”他说:“就俩字——生活。”挖掘真实的生活,是他成功的奥秘。

  确实,都说郭老师拍的片子好看,有味道,好就好在浓浓的烟火气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生活细节的瞬间吸引着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郭东升导演拍摄的所有纪录片,解说稿都是他亲自撰写的。简洁直观的陈述、与整体风格相一致的节奏,无差别地呈现了他的拍摄思想和意图,这也是他拍摄的片子被广泛认可和肯定并多次获奖的重要原因。

  从阳泉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郭东升,用纪录片的形式将阳泉一次又一次推上中央电视台,让我们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城多次露出大脸。何等庆幸,阳泉是我的第二故乡。何等庆幸,阳泉有一个郭东升!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